幼犬是家庭中的新成員,從第一天進家門起,就需要飼主以耐心與細心提供完善照顧。由於幼犬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,免疫力低、腸胃敏感、好奇心強,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或健康風險。因此,從飲食營養、居家安全、出門準備、疫苗驅蟲到社會化訓練,都是每位毛爸媽必學的重要課題。本篇將為你詳盡整理幼犬飼養的重點,幫助你有條不紊地照顧毛孩健康成長,與牠建立一生的信任與羈絆。
內容目錄
Toggle幼犬的營養照顧
幼犬餵食頻率與份量建議
幼犬腸胃容量小,一天應採「少量多餐」方式餵食。建議如下:
- 離乳期至3個月:一天餵食4次
- 4~6個月:一天餵食3次
- 6個月以上:可逐漸改為一天2次
依據狗糧品牌的建議餵食份量,並根據犬種、體型、活動量進行調整,觀察體態與糞便狀況,確保營養攝取得宜。
《 延伸閱讀 》博美犬全方位飼養:歷史、性格到健康照護一次掌握!
幼犬適合的食物種類
- 選擇犬用奶粉,不餵人奶或牛奶:避免乳糖不耐引起腹瀉。
- 挑選高品質主食:選擇標明肉類來源的狗糧,如「雞肉」或「牛肉」,避免含有不明副產品。
- 避免含有人工添加物的產品:如BHA、BHT、人工色素與防腐劑。
- 腸胃保健可輔助:可少量補充益生菌或酵素,提升吸收力與腸道健康。
居家與生活環境安全
幼犬的活動空間規劃
- 建議使用圍欄限定活動範圍,避免亂跑誤食危險物。
- 居家常見危險物品如橡皮筋、牙籤、藥品、乾燥劑與電線需妥善收納。
《 延伸閱讀 》狗狗減肥完全指南:打造健康體態的飲食與運動計畫!
減少破壞行為的訓練技巧
- 提供多樣咬咬玩具,輪替使用避免無聊。
- 當幼犬啃咬家具時,立即以玩具轉移注意力。
- 以正向引導代替責罵,建立良好互動。
幼犬外出與社會化訓練
什麼時候可以帶幼犬出門?
幼犬在打完第一劑疫苗(約7~8週齡)後,可在乾淨環境下短暫出門進行初步社會化。完全接種完三劑疫苗後(約14~16週)則可自由外出。
社會化訓練三階段
- 出生~7週:從家中開始熟悉聲音、物品與家庭成員。
- 7週~3個月:接觸鄰里環境、親戚拜訪、短程散步。
- 3~4個月:搭車、走公園、參加寵物活動,逐步融入外界生活。
《 延伸閱讀 》狗狗貧血怎麼辦?完整指南解析症狀、原因與治療方法!
幼犬出門注意事項
- 使用胸背帶與牽繩,確保控制安全。
- 外出請準備飲水、推車、寵物清潔紙巾。
- 若遇驚嚇或不安反應(如抖動、躲藏),應立刻安撫暫停活動。
- 避免與流浪動物或排泄物接觸,以防寄生蟲感染。
幼犬疫苗與驅蟲計畫
推薦施打與驅蟲時程表
- 35天:首次驅蟲
- 45天:第一劑疫苗
- 75天:綜合疫苗第一劑
- 105天:綜合疫苗第二劑
- 135天:狂犬病疫苗+晶片
- 150天:第二次驅蟲
- 5~6個月起:心絲蟲預防開始(依獸醫指示)
- 成年後:每年定期追加疫苗與驅蟲
《 延伸閱讀 》幼犬訓練全攻略:從新手入門到乖巧成犬的養成關鍵!
疫苗施打後的照顧重點
- 施打當天避免洗澡與劇烈活動。
- 觀察是否出現過敏症狀(如紅腫、呼吸急促)。
- 若有異常情況,立即就醫。
正確培養幼犬的生活習慣
餵食與行為管理
- 在固定時間與地點餵食,避免與飼主一同進餐。
- 每次進食後15~20分鐘收走食物,建立進餐規律。
- 避免以人類食物或零食誘導進食,避免挑食與依賴行為。
《 延伸閱讀 》第一次摸狗就上手!狗狗撫摸與互動的完整指南!
培養良好作息與規矩
- 每日固定作息(飲食、如廁、遊戲與睡眠)。
- 適當立下生活原則,如不上沙發、不亂咬物品。
- 可搭配訓練班、專業行為訓練協助改善頑固行為。
結語:讓幼犬成為你的最佳夥伴
照顧幼犬需要付出耐心與細心,從飲食營養、行為訓練、安全防護到社會化學習,每一步都奠定了狗狗健康快樂的一生。希望這篇指南能協助新手飼主打造最適合毛孩成長的環境,讓牠們在你的陪伴下茁壯成長。
歡迎追蹤《寵物夯什麼》,獲得更多專業飼養知識與實用照護建議,與我們一起成為更懂毛孩的主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