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狗愛咬東西?幼犬換牙與行為導正建議!

幼犬進入換牙期後,常出現咬東咬西的行為,讓許多飼主苦不堪言。狗狗愛咬東西?不論是家具、拖鞋還是主人的手腳,都成了牠們宣洩口腔不適與精力的對象。本文將從換牙的生理變化開始,深入剖析狗狗亂咬行為的成因,並提供實用的行為導正建議,協助飼主建立安全又健康的成長環境。

換牙期何時開始?了解幼犬牙齒發育時程

換牙發生的年齡階段

狗狗的換牙期大約落在出生後3至6個月。這段期間,乳齒會逐漸脫落,由恆齒取而代之。大多數狗狗共擁有28顆乳齒與42顆恆齒,換牙的速度與品種、體型略有差異。小型犬通常比大型犬換牙稍晚或更慢,過程中可能表現出咬東西、磨牙或口水增多等現象。

換牙過程中的生理變化

乳齒脫落與恆齒長出會引起狗狗口腔內的刺癢與不適,因此牠們會尋找能緩解感覺的物品來啃咬。此行為是正常的生理反應,但若沒有適當引導,容易養成不良的咬物習慣,也可能影響日後口腔健康與行為發展。

邊境牧幼犬換牙咬環
邊境牧羊犬幼犬咬著磨牙環玩耍

狗狗為什麼咬東西?背後原因不只換牙

緩解不適與探索環境

除了換牙造成的牙齦不適,咬東西也是狗狗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。尤其在幼犬階段,牠們會透過啃咬物品來認識材質、形狀與氣味,這是學習與適應環境的重要過程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狗狗跳上沙發好煩?改善家居規矩與行為建議!

情緒壓力與精力過剩

若狗狗長時間處於無聊、焦慮或壓力中,也可能透過咬東西來釋放情緒。特別是運動量不足、環境刺激單調或缺乏互動的情況下,破壞性啃咬行為會更加頻繁,甚至波及家具、鞋子與電線等危險物品。

柴犬導正咬東西行為
飼主引導柴犬改咬玩具

幼犬亂咬風險高?教你分辨正常與危險行為

正常啃咬行為的判斷

當狗狗咬的是適當的玩具,並非過度激烈,通常屬於換牙期正常行為。這些行為應配合年齡與換牙進度觀察,例如有無持續掉牙、咬物頻率是否下降,能協助判斷是否為階段性現象。

需警覺的咬物警訊

若狗狗出現以下狀況,建議盡快諮詢獸醫或行為訓練師:

  • 咬破皮膚或物品,具攻擊性
  • 咬斷電線、塑膠製品等危險物
  • 長時間無法自控、不聽制止
    這些行為可能與焦慮、壓力或早期社會化不足有關,須及早介入調整。
臘腸狗咬桌腳搗蛋照
臘腸狗幼犬咬家具被發現

安全替代品怎麼挑?選對咬咬玩具最關鍵

推薦磨牙玩具類型

市售磨牙玩具有多種選擇,以下幾類最適合換牙期幼犬使用:

  • 冷凍可啃玩具:如內部可加水冷凍的矽膠啃咬球,有助消炎與鎮定牙齦
  • 潔牙骨與咬膠:天然材質且經獸醫認可者,如鹿角咬膠、潔牙棒等
  • 布類玩具:柔軟耐咬,適合較小齒力的犬種,但須注意避免誤食布料

《 延伸閱讀 》狗狗過敏原解析:環境因素、食物來源與保養對策!

避免使用的危險物品

絕對禁止讓幼犬啃咬以下物品,以免誤食或造成傷害:

  • 生骨頭(易碎裂刺傷腸胃)
  • 塑膠袋、衣物配件(易吞食)
  • 舊鞋拖鞋(強化錯誤認知)
    適當引導從源頭做起,才能協助幼犬分辨可咬與不可咬的物品。
貴賓幼犬啃咬絨毛玩具
貴賓犬幼犬使用安全咬咬玩具

如何導正咬東西行為?實用訓練技巧整理

建立「可以咬」與「不可以咬」的界線

狗狗學習需靠重複與一致性。當牠咬錯東西時,飼主應立即以堅定語氣制止(如「不可以!」),並馬上提供可啃咬的替代品。每次正確啃咬時給予獎勵,有助於強化行為連結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狗狗夏天散步建議:避免中暑與熱傷害技巧!

正向訓練與互動遊戲

透過與飼主的互動遊戲(如拉扯玩具、找東西遊戲),能幫助狗狗釋放精力並建立良好互信,也讓牠逐漸依附於玩具而非日常物品。同時避免暴力、打罵等負向訓練方式,以免造成情緒壓力與反效果。

哈士奇戶外啃繩奔跑照
哈士奇幼犬戶外奔跑啃玩具

飼主日常照護:預防亂咬從生活細節做起

建立固定作息與運動習慣

每日規律的散步、玩耍與休息時間安排,能有效降低狗狗因壓力與精力過剩而出現的亂咬問題。建議每日提供30分鐘以上的活動時間,依品種與年齡做彈性調整。

環境佈局與危險物清除

為預防意外,應將家中危險物品(如電線、藥物、塑膠製品)收納妥當,並將可啃咬玩具放置於容易取得的位置。善用圍欄、寵物柵門可區隔活動範圍,減少誤咬與誤食風險。

結語:咬東西不是壞行為,關鍵在於正確引導與陪伴

狗狗咬東西的行為,尤其在換牙期,是自然且必要的生理需求。重點不在於禁止,而是透過飼主的理解、陪伴與訓練,協助狗狗建立良好的啃咬習慣,避免行為失控或產生風險。從選對玩具、維持作息到行為導正,每一個細節都是培養乖巧犬隻的關鍵。讓我們以耐心與科學方式,陪伴毛孩度過這段充滿挑戰又珍貴的成長時光。

歡迎追蹤《寵物夯什麼》,獲得更多專業犬貓飼養知識與實用教學!

分享給朋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