貓咪糖尿病會好嗎?專家解析症狀原因及防治方法!

糖尿病不再只是人類的專利,許多毛爸媽可能不知道,貓咪也可能罹患糖尿病,而且近年發病率逐漸攀升。尤其是過重或高齡的貓咪,風險更高。掌握貓咪糖尿病的成因、症狀、併發症與治療方式,不僅能早期發現,也能有效控制,讓貓咪持續健康快樂生活。

什麼是貓咪糖尿病?

胰島素與葡萄糖代謝失衡的疾病

貓咪糖尿病(Diabetes Mellitus)指的是貓咪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異常或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足,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(血糖)無法被正常利用。葡萄糖滯留在血液中,進而引發一連串代謝異常,造成身體分解脂肪與蛋白質來取得能量,產生能量不足與相關併發症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貓咪便秘怎麼辦?從便秘原因到解方的完整照護指南

分為兩型:第一型與第二型糖尿病

  • 第一型糖尿病:胰臟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,較少見於貓咪,常見於狗狗。
  • 第二型糖尿病:胰島素分泌仍在,但細胞對其反應變差,需要更多胰島素才能代謝葡萄糖,約80%以上的貓咪糖尿病屬於此型。
獸醫聽診檢查糖尿病貓咪
獸醫在診間為貓咪進行健康評估

糖尿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?

初期症狀:吃多、喝多、尿多卻消瘦

  • 明顯的食慾增加
  • 飲水量變多
  • 排尿頻率上升
  • 體重下降、骨感明顯

這些「三多一減」症狀常讓飼主誤以為貓咪變得更健康,實際上卻是糖尿病的早期警訊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解密貓咪肢體語言:看懂毛孩心情,與貓更親近必修課

中後期症狀:神經病變與活動異常

  • 後腳無力,用跗關節貼地走路
  • 無法跳上原本輕鬆跳躍的高度
  • 毛髮乾燥、雜亂無光澤
  • 活動力減退、常嗜睡或精神不振
  • 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嘔吐、脫水與呼吸異常

這些症狀意味著貓咪的糖尿病可能已經惡化,需要立即醫療介入。

 診所中測量貓咪體重狀況
助理協助過重貓咪站上體重計

為什麼貓咪會得糖尿病?

肥胖是首要危險因子

根據統計,肥胖貓咪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貓咪的4倍。肥胖會使細胞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,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讓貓咪與嬰兒共處:迎接新生兒的鏟屎官必學課題

其他風險因素

  • 慢性胰臟炎
  • 甲狀腺功能亢進、庫欣氏症等內分泌疾病
  • 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藥物
  • 公貓罹病機率高於母貓,尤其未結紮者

預防糖尿病,首要任務就是控制體重與病史管理。

貓咪頻繁喝水糖尿病警訊
觀察貓咪是否出現飲水異常徵兆

糖尿病可能帶來的危險併發症

酮酸中毒:最致命的危機

當身體無法有效利用葡萄糖,會改以分解脂肪產生酮體。若酮體累積過多,會導致「酮酸中毒」,出現以下症狀:

  • 嘔吐、腹瀉
  • 食慾不振
  • 嗜睡、虛弱
  • 呼吸異常,甚至昏迷

此為緊急狀況,必須立即送醫治療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幼貓斷奶時間指南:如何引入固體食物餵養注意事項

其他併發症

  • 神經病變,導致後腿無力
  • 肝臟疾病與細菌感染
  • 低血糖(因胰島素使用過量)
  • 毛髮品質變差
  • 行為異常、走路姿勢怪異

貓咪糖尿病若未妥善控制,可能會快速惡化,導致不可逆的損傷。

主人在家幫貓咪注射胰島素
居家協助貓咪治療糖尿病的情境照

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方式

如何確診糖尿病?

獸醫會透過以下方式進行診斷:

  • 血液檢查:觀察血糖濃度
  • 尿液檢查:確認是否有糖尿
  • 體態與病史評估

需排除甲狀腺或腎臟病等疾病,進行全面評估。

治療方式:胰島素+飲食調整

  • 胰島素注射:大多數貓咪需每日注射1~2次胰島素,需由獸醫指導進行。
  • 專用飲食
    • 高蛋白、低碳水的處方飼料或罐頭
    • 定時定量餵食,避免血糖劇烈波動
  • 居家監測:觀察貓咪食慾、排尿量與活力狀況,亦可使用血糖測試儀。

在獸醫師的協助下,許多貓咪可以達到良好控制,甚至在部分情況下「緩解」糖尿病,進入無須胰島素的穩定期。

糖尿病貓咪食用高蛋白濕食
為糖尿病貓咪準備穩定血糖的餐食

糖尿病貓咪能痊癒嗎?

雖屬慢性病,但仍可控制或緩解

糖尿病目前無法根治,但研究顯示,約有20%的糖尿病貓咪,若能及早發現並控制飲食與體重,有機會緩解病情,不需終身注射胰島素。

及早治療是關鍵

越早開始治療、控制血糖、改善體重與飲食,就越有機會逆轉初期糖尿病的惡化。定期回診追蹤血糖指數,能有效延長貓咪的壽命與生活品質。

《 延伸閱讀 》貓咪感冒怎麼辦?會傳染給人類嗎?完整照護指南

如何預防貓咪糖尿病?

控制體重是根本之道

  • 每日攝取熱量應依體重計算,避免過度餵食
  • 避免高熱量零食,點心攝取不超過總熱量的10%
  • 提供有挑戰性的餵食方式,如食物迷宮或逗貓遊戲,減少無聊進食行為
運動中的貓咪維持健康體態
透過遊戲刺激貓咪日常運動量

增加日常活動量

貓咪是天生獵手,透過玩耍可幫助消耗熱量並提升胰島素敏感度。建議每天至少安排10~20分鐘互動遊戲,養成規律活動習慣。

結語:糖尿病不再是絕症,與愛貓共同面對

雖然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,但只要早期發現、正確治療、搭配科學飲食與日常管理,貓咪仍然能過著健康、快樂的生活。毛爸媽們要對症狀保持警覺,並與專業獸醫密切配合,共同守護毛孩的健康。

❤️ 歡迎追蹤《寵物夯什麼》,掌握更多貓咪照護與健康指南,讓我們一起成為更棒的毛孩爸媽!

分享給朋友